最近因為全球疫情嚴峻,很多活動都需要取消,於是在休息的時間重溫上一球季的重要賽事。當中最深印象的,當然是利物浦以4-0大勝巴塞隆拿的一場歐聯準決賽之中的第4球。當時球出了底線之後彈回球場中,於是巴塞的球員就將球傳到場外 (在下圖的最左邊)。在利物浦球員走向角球位置時,我們看到一個場邊的球僮 (紅圈中),已經預備好,將另一個足球,交給球員快速地開出角球,成為至致勝的關鍵。
在賽後,大部份人的目光都注視在這位開角球的年輕球星。但我認為,場邊的這位球僮,可能應該是這場勝利的無名英雄。
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小角色,甚至連落場機會都沒有,但是只要我們用心投入地服侍,我們都可以參與在創造奇蹟之中。
(摘自「爾道自建」01/09/2016靈修材料)
馬太福音一1-17
1 亞伯拉罕的後裔、大衛的子孫、耶穌基督的家譜.〔後裔子孫原文都作兒子下同〕 2 亞伯拉罕生以撒.以撒生雅各.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. 3 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.法勒斯生希斯崙.希斯崙生亞蘭. 4 亞蘭生亞米拿達.亞米拿達生拿順.拿順生撒門. 5 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.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.俄備得生耶西. 6 耶西生大衛王。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. 7 所羅門生羅波安.羅波安生亞比雅.亞比雅生亞撒. 8 亞撒生約沙法.約沙法生約蘭.約蘭生烏西亞. 9 烏西亞生約坦.約坦生亞哈斯.亞哈斯生希西家. 10 希西家生瑪拿西.瑪拿西生亞們.亞們生約西亞. 11 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、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。 12 遷到巴比倫之後、耶哥尼雅生撒拉鐵.撒拉鐵生所羅巴伯. 13 所羅巴伯生亞比玉.亞比玉生以利亞敬.以利亞敬生亞所. 14 亞所生撒督.撒督生亞金.亞金生以律. 15 以律生以利亞撒.以利亞撒生馬但.馬但生雅各. 16 雅各生約瑟、就是馬利亞的丈夫.那稱為基督的耶穌、是從馬利亞生的。 17 這樣、從亞伯拉罕到大衛、共有十四代.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、也有十四代.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、又有十四代。
馬太福音第一章,基本上分兩部份,1-17節介紹耶穌基督的家譜,18-25節交代神對約瑟關於馬利亞懷孕的啟示。
馬太以『耶穌基督的家譜』作為全書的開始,應該不單是要指出這十七節是一個家譜,而是按著在創世記之中運用的表達方式 (創二4、五1),一方面帶出耶穌基督降生與上帝的創造計劃的關係,另一方面指出耶穌基督在以後歷史之中的發展。
這個家譜有兩個特別的地方:第一,馬太指出這家譜可以分成三個十四代,但這是他在第二組與第三組之間重複算了一代,這個計算將他希望帶出大衛國度歷史的重點顯示,因為十四正是希伯來文大衛名字字母的數值總和。在這國度歷史的家譜之中,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以色列歷史的大綱。從亞伯拉罕至大衛的第一個十四代,我們看到上帝介入在他們歷史當中,使祂的應許在困難之中得到成就;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第二個十四代,以色列人雖然有很興盛的開始,卻因為他們一步一步地離開神,以致走上亡國之路;從遷至巴比倫到基督的第三個十四代,我們看到他們在等候上帝的再次介入,直至耶穌基督的出現。
第二個特別之處,是這家譜中的五個女性名字,這些名字背後的故事,見證著上帝的同在。當以色列人在失敗、跌倒時,上帝仍然是引導著他們,給他們盼望。這個上帝與人同在的信息,正是馬太福音全書的一個重要主題。神的應許不會落空,神的使命,必要成全。
思想:我們接受了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,是否常常記得神是與我們同在呢? 求神使我們看到神在祂的恩典之中介入我們生命之中,責罰我們,幫助我們,拯救我們,也每日盼望神的更新。
猶20-21
親愛的,至於你們,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,藉着聖靈禱告, 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,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,進入永生。
這兩節經文的重點,應該是在第三個片語:「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」,這主要有兩個原因。
首先,全句之中只有這個是命令語氣動詞,其他的片語都是分詞。因此文法上其他片語是從屬性的。
另外,這也是猶大書的主題之一。在第1節,作者指出收信人是「被召、在父 神裡蒙愛、為耶穌基督保守的人.」然後從第3節開始,作者就立刻指出信中內容是要叫讀者面對那些影響他們救恩的事情。因此,雖然他們是蒙愛、被保守,但他們自己仍然是要小心面對這些異端的危機。
因此在這結論性的吩咐之中,作者清楚地提醒讀者要保守自己在上帝的愛中,並且以分詞列舉三方面的行動,以達到這個目標:
(1)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- 這是基礎性的。沒有對信仰的內容充份掌握,就容易受到異端所影響。研讀聖經,應該是基督徒生活之中重要任務之一。我們不但要自己讀,也要彼此鼓勵,一同學習。因為經文之中的「自己」是眾數的,若翻譯為「我們自己」可能更反映所表達的意念。
(2)藉着聖靈禱告 - 這是功能性的。我們並不能單靠自己的意志、能力,就能保守自己,而是需要在凡事上倚靠上帝的工作。
(3)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 - 這是挽回性的。無論是我們自己,或是教會的弟兄姊妹,在信仰生命之中可能都會經歷困難,甚至是跌倒的時候,因此需要上帝的憐憫。留意這是三個行動之中唯一在下文之中跟進解釋的,反映著這仰望上帝的憐憫必須要應用在信徒群體的團契之中。
讓我們一同彼此建立吧。
http://www.abs.edu/live/zh/content.php?section_id=1891§ion_lvl=2§ion_past_id=2&ck=1&main=2
馬太 10:19
你們被交的時候、不要思慮怎樣說話、或說甚麼話.到那時候、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。
Ted Smith在一篇網上文章之中,分享了三種不用講稿的講道方式:
https://www.workingpreacher.org/craft.aspx?post=1907
- 即興講道 (Impromptu preaching)
- 即席講道 (Extemporaneous Preaching)
- 消化了講章的講道 (Digested Manuscript)
雖然我同意三種都是需要的,但在這三種方式之中,筆者個人認為,每個講道的人,都應該以消化了講章的講道為目標。
耶穌在馬太10:19之中,教導那些被差遣出去傳道的門徒,叫他們不要憂慮說什麼,因為神要將當說的話賜給他們。在當時的世代,福音的啟示仍未完成,要等待聖靈,藉著使徒們的見證,將福音的話啟示完備。
今日,我們已經有完整的聖經,我們所要講的道,都已經在這完全的啟示之中。傳道的人,是以自己的生命,經歷,見證及傳揚聖經的信息。若是這樣,講章不應是一篇外在的文章,而是已經內在化的道理。
當然,作為一個忠心,負責的傳道者,在講道之前對經文有充分的研究,講章的內容有足夠的整理,是必須的。但在預備好之後,這講章若只是紙上的文字,而未能存記在心中,表示傳道者對這信息仍未預備好。
有人認為,要記得講章很困難,其實反映著講章的思路,存在著一些不乎合傳道者心中理念,或信息邏輯有不自然的地方。若是前者,傳道者需要自讓信息向自己說話,以改變自己的心思意念。若是後者,就必須修改信息的思路,以至可以自然地記得信息的發展。
無論如何,道若不是已經先被消化,所講的只是寫好的一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