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ptember 23rd, 2011
潘sir
福音的代價:
剛剛開學,各方面都需要適應,希望盡快可以重新投入教學事奉之中。
在最近所接觸的事件之中,重新要認定事奉神所要付出的代價,要跟隨耶穌,就需要肯付上。
在馬可福音二1-12,聖經開始記載一連串的事件,主題都是耶穌基督與當時的宗教領袖與傳統之間的衝突。在當中,我們可以看到耶穌為著要堅持清楚地傳福音的真理,以至自己要付上沉重的代價。
馬可二1告訴我們耶穌又回到迦百農,並且有人知道祂是在房子裡 (ἐν οἴκῳ),有譯本將這片語翻作『在家裡』。雖然經文之中沒有交待這是誰的家,但因為迦百農是耶穌基督傳道初期的大本營,因此就算這不是祂本來的家,也是祂正居住的所在。但在這『家』裡,耶穌卻是被重重圍困,而且也被猶太的宗教領袖所監視,不能享受到回家的休息。另外,當有人要將那位癱子帶到耶穌面前時,就連祂的『家』也要被拆毀。
不但如此,在祂要真正解決這癱子的問題時,又受到在座的宗教領袖所挑戰,而因為祂堅持福音的真義,以至種下這些人後來要除滅祂的種子。
這段經文的分享比原本計劃延遲了兩個星期,其中當然是上面所提的開學忙碌的藉口,但更主要的,是我未想通怎樣應用這段經文的內容。我們可以從癱子的角度出發,看到他對朋友的信任,也可以從這人的朋友的角度出發,看到他們為朋友付出努力,也看到他們將癱子帶到耶穌面前的信心。在思想兩個多星期後,發現這個段落主要是將耶穌的榜樣放在讀者的眼前,讓我們開始認識跟隨耶穌基督的代價。
耶穌基督為著服侍人的需要,犧牲了祂的私人空間,而且更為著要使人得到真正的醫治,不單在肉身上,也是在靈性上的醫治,開始埋下了要走上十字架道路的種子。
我們跟隨耶穌基督的人,又當如何走我們的路呢?
September 10th, 2011
潘sir
『我願意』?
當我初看馬可福音時,有時會不經意地越過這段經文,看完上一段耶穌在清晨到曠野禱告後,就轉到第二至三章的對抗故事之中,而這一段好像只是一個過場的敘述,記載耶穌基督在加利利各城中傳道趕鬼的事。
但當我們留意上文的結束與這段結束的對比,就發現一個很大的差別。在1:38中,耶穌說:『我們可以往別處去、到鄰近的鄉村、我也好在那裡傳道.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。』但在這段的結束時,耶穌卻『不得再明明的進城、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』。耶穌到曠野禱告的目標,是要到加利利的各鄉村去傳道,但結果卻是要回到曠野去。
使耶穌基督不能達到祂原本目標的原因,就是祂對這個來到祂面前,長大痳瘋的人說『我願意』(θέλω, 和合本譯作『我肯』,KJV: “I will”)。因為祂願意,所以改變了祂本來的計劃,回到了祂本來的起步點之中,而且這地方是一個在故事之中代表著困難與試練的地方。可見祂的願意,是按著祂來到世上的一貫精神,為著別人得到醫治,將自己放下,為著別人的益處,自己謙卑。
今日,我們會很容易地說『我願意』,但是否真正願意負擔起因為這樣的承諾所帶來的責任,特別是當這承諾的後果會使我們不能達到自己的個人目標,甚至是要付上沉重的代價呢。
所為何事?
在這段經文之中,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在清晨的時間,出到曠野去禱告。很多時我們都會將主意力放在耶穌早起禱告的榜樣之上,看到他決意地起來,在別人還是在睡夢之中時,就與上帝親近。這也確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。
不過,這段經文的重點信息,是在耶穌基督這個行動所帶來的後果和對話。在1:36-37,我們看到耶穌的門徒,緊張地『追』(καταδιώκω)耶穌,這動詞在新約之中,只有出現在這裡的一次,在舊約希臘文譯本之中,共出現了91次,大部份都是在對敵的處境中所用的,描述追趕仇敵的行動,這字將門徒與耶穌放在對立的位置,暗示他們之間的衝突。
門徒找到耶穌,說:『眾人都找你』,這句話反映他們的焦點,是在於面前的人的需要,也因為是『眾人』而被看重。這是我們很自然的態度,看到很多人需要,就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優先。
耶穌基督的回應,卻很清楚地申述祂有一個更高的優先次序,祂是要到各處傳道,並且解釋祂是『為這事』(εἰς τοῦτο)出來的。
我們每日的行動,是否都可以如耶穌一樣,能夠清楚申明所為何事呢?
經過幾日的努力,終於成功地將我的網站設定更改,以至由它所提供的內容之中,可以在大部份的瀏覽器之上,清楚地看到所寫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內容。
在這以前,不斷都有在網誌、網上注釋、及教學網站之中使用希臘文,一直都沒有特別思想到別人是否看得到。因為自己的電腦之中已經安裝了有關的字體,而我常用的瀏覽器對於處理這些不同語文的能力也很好。對那些在他們電腦上看不到希臘文的人,我的回應是要他們自己安裝有關字型。
直到最近開始使用平板電腦,才突然發現不能將字型安裝在其中,除非是強行更改其作業系統,這是我不願意做的事。從此也想到其實也有很多人是沒有安裝字型的決定權,瀏覽我網頁的人,可能需要使用他人提供的電腦,或是用公共地方的電腦,在這些地方他們是沒有權安裝任何軟件在電腦之中,以至看我的內容時,便會出現有些方格。
解決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,只要我在網站中提供可以在網上使用的字型,並且在”style sheet”之中指定這些字型在網站中的位置,當文章使用這些字型時,瀏覽器就會從網站傳送相關的字型資料,然後顯示在他們的電腦上。
有興趣的人可以嘗試瀏覽以下網頁,若不能正確顯示請告訴我。
http://www.rpbibleclass.com/wordpress/?p=456
這經驗也帶來一些反省。很多時我們預備講道和教導時,都會努力花時間去預備自己所要講的內容,但卻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去關注聽的人是否可以接收到所傳的信息。原來要確保每人都可以聽到,是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的。
『立刻告訴耶穌』(1:30, 新譯本)
在這段經文之中,分成了兩部份,第一部份是耶穌醫治西門的岳母,而第二部份是耶穌醫治眾人帶到耶穌面前的生病及被鬼附的人。兩部份共同的特點,是有人把握時機,將需要帶到主耶穌基督面前。
在第一部份,當耶穌進到西門的家,他們就立刻將西門岳母有病的需要告訴耶穌,和合本的翻譯沒有將這立刻(εὐθὺς)的意義表達出來,但在大部份其他譯本之中,都有反映這個在馬可福音之中重要的字。這即時的行動一方面反映他們看重西門岳母有病的需要,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他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。
在第二部份,我們看到在黃昏時,眾人將全城中很多有需要醫治的人都帶到耶穌面前,而耶穌也一一將他們醫好。在馬可的敘述之中,他用了一個雙重的方法描述當時的時間,這次新譯本可能為了簡化,只說是『到了黃昏』,反而和合本『天晚日落』就更反映原文之中以兩個子句來描述對這時間的表達(Ὀψίας δὲ γενομένης, ὅτε ἔδυ ὁ ἥλιος)。因為當天是安息日,日落標誌著安息日的結束,是群眾可以開始工作的時候。馬可的敘述,讓我們看到這些人是把握第一時間的機會,將有需要的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。
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,與我們如何回應別人的需要,是有直接關係的。
耶穌使人驚訝的『教導』:
在這第一件馬可福音所記載的耶穌公開傳道事件之中,開始和結束時都用了『教訓/教導』(διδαχή),這字在馬可福音之中出現五次,是新約中最多的。另外,馬可也用了17次相關的動詞(διδάσκω),也是在新約之中最多。可見對馬可來說,耶穌基督的身份是一位『教師』,而祂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『教導』。
在這一段經文之中,雖然很明顯地著重耶穌教導及祂的教訓,卻只是記載了祂所說的一句話:『不要作聲、從這人身上出來罷(1:25)。』從這裡可以看到,耶穌基督的教導,不是甚麼我們要學習的『道理』,而是要我們看清楚祂的身份和權柄。那個自稱認識耶穌基督身份的污鬼,在耶穌權柄的吩咐下,就被驅逐,使他不能再支配他所控制的人。我們在耶穌基督的教訓之下,也同樣地被釋放,脫離污穢的勢力,以至可以進到神的面前。
耶穌的教導,不是著重人要作甚麼,而是祂可以為我們作甚麼。雖然祂自己沒有說出來,但當時的人已經將這重點說明了,因為在事件的開始和結束,他們所驚訝的,是耶穌基督教導的『權柄』(ἐξουσία)。
我們如何回應耶穌基督的呼召呢?從馬可1:16-20,我們可以看到幾方面值得思想:
1. 英雄莫問出處 ─ 首四位被耶穌呼召的,都是加利利的漁夫,正如上一個分享中提到,加利利不是一個被看重的地方,而當時的漁夫也不是在當時有地位的角色。雖然他們沒有良好的背景,神卻讓他們有機會回應召命,成為耶穌基督第一批的門徒。因此,無論我們現在的條件怎樣,只要認定神的恩惠,就可以被神所用。
2. 不明的前路 ─ 耶穌呼召這四人的時候,沒有很清楚詳細地向他們解釋跟從祂的意義,只是簡單地要求他們跟從祂。需要在這個呼召之中,耶穌指出祂要使他們成為『人的漁夫』,但這絕對不是一個清楚意義的名稱,因此這幾個人決定跟從耶穌時,並不是已經清楚前面的路,而是認定所跟從的耶穌,就是要來的基督,是一個信心的選擇。現代的信徒活在一個很有計劃的時代,要在前路不明的情況之下,作出委身事奉的決定,是一個很大的信心挑戰,也只有用信心,才可以走上。
3. 把握現在的機會 ─ 這四位門徒都是在接到耶穌基督的呼召後,立刻作出回應,而不是等待自己認為合適的時候。當我們接受到神的呼召時,要明白誰是主、誰是僕。神現在呼召你,表示祂認為現在是你的時間。上一球季的下半,我所擁戴的球會派出了幾位新人上場,都有很好的表現,其中一位在第一次上場後接受訪問時,被問及為何有信心面對這樣重大的挑戰,與及教練在他出場時說了什麼,他的回答很值得我們思想,他說:『教練這樣說:我認為你可以,所以派你出場。』當我們回應神的呼召時,要記得祂知道我們的一切,祂給了我們機會,要好好把握。